宝 鸡 历 代 名 人
炎 帝 远古时期部落首领,与黄帝同为中华民族始祖。市域内现有“炎帝祠”,“炎帝陵”每年受祭。 更多 >>> 岐 伯 岐山西杜城村一带人。黄帝太医,中华医祖。今岐山西杜城村有岐伯墓。 更多 >>> 周文王 即姬昌,商末诸侯首领,史称西北侯,追封为周文王。是西周王朝的开创者。发明“文王八挂”,流传于世,宝鸡市域内现存有多处遗迹。 更多 >>> 周武王 即姬发(?―前1043年),姬姓,名发(西周青铜器铭文常称其为珷[wǔ]王) ,周文王姬昌与太姒[sì]的嫡次子。经牧野之战攻克朝歌灭殷商,建立西周。在位两年卒,宝鸡市域内现存有多处遗迹。 更多 >>> 周 公 姬旦(?-约前1095),周武王之弟,亦称叔旦。因封称周公,辅佐武王灭商,封建诸侯,制礼作乐,辅佐成王,营造东都洛邑,被尊为儒宗元圣。是西周初期的著名政治家、思想家,宝鸡市域内现存有多处遗迹。 更多 >>> 姜子牙 即姜尚。吕氏,名望,字子牙。晚年隐居宝鸡蟠溪,辅佐武王灭商,因功封于齐,俗称姜太公。宝鸡市域内现存有“蟠溪钓鱼台”遗迹。 更多 >>> 秦襄公 赢姓。秦国的创立者。生年不详,卒于公元前766年。因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封诸侯,赐给岐以西之地,得以建国。 更多 >>> 秦文公 秦襄公之子,生年不详,卒于公元前716年。前762年“东猎”至“千渭之会”处建邑,前753年初设史官记事。 更多 >>> 秦穆公 名任好。公元前659至621年秦国国君,秦成公弟。开地千里,遂称霸西戎,为秦统一奠定基础。葬于雍城,今在其墓址建有“秦公一号大墓”博物馆。 更多 >>> 燕 伋 宝鸡千阳人,从学孔丘被奉为“七十二贤”弟子。思念孔子,在县城西边筑“望鲁台”。 更多 >>> 白 起 秦国大将,著名军事家。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,又名公孙起。生年不详,卒于前257年。为秦昭王效力38年,夺取城池80余座,被封为武安君. 更多 >>>
马援 东汉初年大将军。字文渊,陕西扶风县人。公元前14年生,公元49年卒。新莽末,为新城大尹(汉中太守),后依附割据陇西的隗嚣,继归光武帝刘秀,参加攻灭隗嚣的战争。汉建武11年任陇西太守,率军击破先零羌。建武17年任伏波将军,封新息侯,后在进击武陵“五溪蛮”时,病死军中。 曾在西北养马,得专家传授,发展了相马法,著有《铜马相法》。马援为扶风马家祖先,后世出过许多名人。马腾、马超、马均等为其后裔。 今扶风县城关镇伏波村有马援墓。世界各地的马家后裔寻根问祖,还在扶风举办过马氏宗亲会。
班固 东汉文学家、史学家。字孟坚,陕西扶风人。16岁入洛阳太学,博览群书。父班彪曾著《史记后传》百余篇。父死承其业,续写《史记后传》,被人告发私改国史,入狱,弟班超为之辩白,始获赦。后为兰台令史,与陈忠等写成《世祖本纪》,迁为升郎、典校秘书,受命编写《汉书》。章武帝时任玄武司马。建初4年随将军窦宪出击匈奴,为中护军,作《燕然山铭》以记功。后因窦宪擅权被杀,受到牵连,死于狱中。《汉书》尚未完成的八“表”及《天文志》由其妹班昭和马续续完成。 班固曾根据诸儒观点整理成《白虎通义》,擅长作赋,有《两都赋》、《终南山赋》等,后人集有《班兰台集》。 今扶风境内沿西宝北线公路傍边的太白乡浪店村有班固墓。
班超 东汉名将。字仲升,陕西扶风人,班固弟。32年生,102年卒。永平16年从窦固出击北匈奴贵族,旋奉命率吏士36人赴西域。攻杀派驻鄯善的人员,又废亲附匈奴的疏勒王,巩固了汉在西域的统治。章帝初,在疏勒等地坚守,从章和元年到永元6年,陆续平定莎车、龟兹等地贵族叛乱,并击退月氏的入侵,保护了西域各族的安全和“丝绸之路”的畅通。任西域都护,后封定远侯。在西域活动达31年,永元14年回洛阳,病死。
梁鸿 东汉一对恩爱夫妻。梁鸿,字伯鸾,陕西扶风人,生卒年月不详。鸿家贫博学,与妻隐居霸陵山中。过洛阳作《五噫之歌》,讽刺统治者,为朝廷所忌,改姓隐名逃往齐鲁,后往吴依附皋伯通,居廊下小屋内,为人佣工舂米。每归,孟光为具食,举案齐眉,以示敬爱。 后人常用举案齐眉表示珍贞的夫妻关系。
班勇 东汉将领。字宜僚,陕西扶风人,班超子。汉安帝时,匈奴贵族攻扰西域,他任西域长史,将兵五百人前往西域,与龟兹合兵击走匈奴伊蠡王。永建元年,领导西域各族大破北匈奴呼衍王,进一步巩固了汉朝在西域的统治。著《西域记》,为《后汉书.西域传》所依据。
窦宪 东汉大臣。字伯度,陕西扶风人。生年不详,92年卒。妹为章帝皇后,章帝死,和帝即位,窦太后临朝,他为侍中,操纵朝政。不久,任车骑将军,永元元年率兵击败北匈奴,直追至燕山。后任大将军,刺史守令等地方官多出其门,弟兄横暴京师。4年,和帝与宦官郑众定议诛灭窦氏,他因而自杀。
耿秉 东汉将领。字伯初,陕西扶风人。生年不详,91年卒。 明帝时,任驸马都尉。永平17年,与窦固率兵击败北匈奴。后任征西将军。永元元年与窦宪率兵击败北匈奴,封美阳侯。
窦固 东汉将领。字孟孙,陕西扶风人。生年不详,88年卒。汉明帝时,任奉车都尉,与骑都尉耿忠率兵一万二千骑,出酒泉塞至天山击北匈奴呼衍王,追至蒲类海。又与耿秉等出玉门,击败北匈奴贵族在车师一带的势力。后历任光禄勋、卫尉。
耿恭 东汉将领。字伯宗,陕西扶风人。明帝时,任戊己校尉。后驻西域疏勒城遭北匈奴围攻,坚守不屈。建初元年,汉军来援,率领坚持到最后的26人与援军会合,且战且行,奋战三月,到玉门关时所部生还的仅13人。当时称他“节过苏武”。
马融 东汉儒家学者、著名经学家、文学家。字寄长,陕西扶风人,东汉名将马援从孙。79年生,166年卒。 曾任效书郎、议朗、南郡太守等职。俊才善文,以病免官后居家讲学。他常坐高堂,施绛纱为帐,前授先徒,后列女乐,对魏晋清谈家的破弃礼教有一定影响。马融博通古文经籍,世称“通儒”,他的学说综合各家,在儒家发展史上带有开创性的工作。经学著作多已佚失。 今扶风县绛帐镇为其讲学时设帐的地方,陇海铁路有绛帐火车站。
马腾 东汉末年将领。字汉寿,陕西扶风人。汉灵帝末年,西部边民叛乱,马腾应募从军,因战功累迁为征西将军。汉献帝时,受曹操绥抚,为保卫关中立下汗马功劳,入京师封为卫尉。后因其子马超归降刘备,为操所杀。葬于许昌石梁河畔,今许昌有马腾墓。
孟达 孟达出生于东汉末年,世居宝鸡扶风,太和元年(227年),被曹魏骠大将军司马懿击败,斩于安康旬阳县。 孟达自幼精明强悍,有胆有识,成人后体形魁伟,臂力过人,而且极精通文史。他自幼入蜀,初为益州牧刘彰部下战将。后投靠刘备,刘备爱其才,在进入四川时,将宜都太守要职委于孟达。建安二十四年(219),孟达奉刘备之命,从湖北秭归县北上攻打房陵,占据房陵。后来因惧怕不救关羽之罪,又恨刘备义子刘封恃权欺凌,遂于延康元年(220年)率部四千多家归降曹魏。魏王曹丕久闻孟达征善战,知勇双全,拜为散骑常侍,建武将军,封平阳亭候。并房陵、上庸、西城三郡为新城郡,委任孟达为新城太守。 孟达的才华深得曹魏的赏识,于是孟达死心塌地为魏效力,密谋连吴困蜀,吞并中原。蜀汉子孙丞相诸葛亮既憎恨孟达背叛先主刘备,又担心此人日后为,于是多次去信阐明利害,招孟达归蜀,孟达反复思虑,举棋不定。魏太守素与孟达不和,数次密表孟达与蜀潜通,魏明帝曹睿一面写信给孟达,稳住阵局,一面命骠骑大将军司马懿火速率兵征讨,孟达遂举后叛魏。 吴、蜀闻讯,各自派兵营救孟达,耽义绝蜀道,司马懿又派重兵阻击,吴蜀援军,并且亲率大军团团包围上庸城。上庸三面临水,孟达又筑木栅于城外,司马懿渡水破栅,直逼城下,分八路进攻,激战16日后,孟达外甥邓贤和部将李辅为司马懿所诱开城出降。孟达退守旬阳,被魏军围困六日之久,由于粮草殆尽,,而兵败身死,被司马懿斩首送往洛阳。尸体被其部下葬于旬阳县城以北的山坡上。
马超 三国时蜀汉五虎上将之一。字孟起,176年生,222年卒。陕西扶风人。马腾之子,东汉末年随父起兵,后领马腾部属于凉州,人称髁孤沓。16年率部攻曹操,在潼关为操所败,还居凉州。后为杨阜等所逐,率兵依附张鲁,继归刘备,任骠骑将军,后被晋封邰乡侯。
法正 蜀汉名臣。字效直,陕西眉县人。公元176年生,220年卒。建安19年任蜀郡太守、扬武将军,有“奇画策算”,刘备多采纳。刘备立汉中王,法正为尚书令、护军将军。他死后,刘备东征东吴惨败。诸葛亮叹曰:“法效直若在,则能制主上,令不东行;就复东行,必不倾危矣”。
马钧 三国时机械、发明家。字德衡,陕西扶风人。初在魏国作博士(学官),魏明帝太和元年至景初3年(277—239)任给事中。 自幼好学,设计出翻车(即后来的龙骨水车),是当时最先进的提水机械之一。改进织布机使工效提高4—5倍。还设计制造指南车,改进诸葛亮的连弩,创造攻城武器“输转发石机机。
李淳风 唐代杰出的天文学家、数学家。陕西岐山人。公元602年生,670年卒。 622年,任秘阁郎中,奏请编新历,644年编成《甲子元历》,对后世天文、历法、和数学的发展贡献很大。他还著有《法象志》,共七卷,论“前代浑天仪得失之差”,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。 李淳风是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定级的科学家。他在世界最早的气象学专著《乙已占》中,把风分为8级。1000年后,英国学者才在《乙已占》的基础上,把风力划分为零到12级。
王焘 唐代官员出身的医学家。陕西眉县人。官至银头青光大夫、上柱国给事中、徐州司马、邺郡太守,并在弘文馆任职,历20余年。期间博览医学典籍。天宝初年贬房陵郡,后迁任山西大宁郡。时值疾病大发,死者十有六七,他以收藏的验方治人无数。经十年艰辛,于天宝11年完成了《外台秘要》、《外台要略》等医学著作,对后世医学发展产生了影响。眉县马家镇车圈村王家台王姓家族相传为王焘后裔。
杨炎 唐代官员、理财家。字公南,陕西凤翔石鼻寨(今属宝鸡市陈仓区)人。726年生,781年卒。曾任中书舍人、道州司马、唐德宗拜为门下侍郎,同平章事。才华横溢,文辞优美。为解决财政危机,提请改革赋税制度,废除以丁夫为本的租庸调治,实行以财产多寡为准的“两税法”,施行后对振兴经济,扭转财政危机起了重要作用。 杨炎因改革征税制度成功,志满气傲,以权压人。引起唐德宗不满,遭宰相卢杞造谣加害,被下诏赐死。
马璘 唐朝大将。马援后裔,721年生,777年卒。读《汉书.马援传》,仗剑从戎,投安西(今吐鲁番)节度使,15年屡建奇功,官至左右金吾卫将军。 天宝中,任镇西节度使,率精兵三千赴凤翔,唐肃宗委以东讨叛军重任,破叛军于陕州一带。宝应元年(762年)唐各路大军与史朝义叛军十万之众会战洛阳。他身先士卒,率五百铁骑三进三出敌阵,叛军大败溃逃。 广德二年,(764年),奉命防卫西北,与吐蕃、回讫进行了“凤翔之战”、“彬武之战”、“潘原之战”,使唐京畿免受侵扰。多次受到嘉奖,累迁检校左仆射知省事,进封扶风郡王。大历12年因积劳成疾,病死军中。
段秀实 唐代名将。字成公,陕西千阳人。718年生,783年卒。幼读经史,稍长习武,言辞谦恭,朴实稳重。先后任安西府别将、陇州大堆府果毅、绥德府折冲都尉等职。 安史之乱时,授泾州刺史,封爵张掖郡王。766年后,任泾州刺史兼御史大夫,四镇北庭行军泾原郑颖节度使,总揽西北军政四年吐蕃不敢犯境,百姓安居乐业。 780年,加封检效礼部尚书,不久因杨炎进谗贬司农卿,调回长安。783年,泾原兵在长安拥朱泚为大秦皇帝,他当庭勃然而起,以笏板击朱泚,旋被杀。朝野赞叹:“自古殁身以卫社稷者,无有如秀实之贤。”
元载 唐代大臣。字公辅,陕西岐山人,生年不详,777年卒。肃宗时累官至度支使并诸道转运使,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代宗时仍任宰相。与宦官李辅国勾结,为官贪横,贿赂公行,奢侈荒淫,有田庄数十区。大历5年,与代宗密谋,诛杀宦官鱼朝恩。后获罪被杀。
张横渠 张横渠(公元1020-公元1077年)名载,字子厚,北宋哲学家,人称横渠先生。 张载青年时学过兵法,曾想组织民间武装,抵抗外来侵略,收复甘肃洮西失地。但生平除在祁州、大梁、明州任职外,就一直在家秀从事著述。因讲学关中,故其学派被称为“关学”。 张载提出“太虚即气”的说法,肯定“气”是充塞宇宙的实体,由于“气”的聚散变化,形成各种事物现象。他批判佛、道两家关于“空”、“无”的观点,是属于唯物主义的。并说:“造化所成,无一物相肖者。以是知万物虽多,其实无一物无阴阳者;以是知天地变化,二端而已。”猜测到事物对立统一的因素。其著作编入《张子全书》中。 张载死后,他的学生把他埋葬在眉县城东南约30公里的大振村糊岭下,北依凤凰塬,南对荞麦山,墓冢高达5米,底径约10余米。墓前有碑楼一座,碑文略述张载生平事迹。墓地面积约40余亩,槲树成林,景象清幽。 当地为纪念他,还在横渠镇街上修建了一座张子祠。祠内正殿五间,献殿、过厅、后殿各3间,颇显壮观。据现存碑记载称,祠于元仁宗延佑七年(公元1320年)重修,明、清以来也重修过多次。门前竖立“张子故里”碑石。惟祠的创建年代,无从考查。清代著名的横渠书院,曾经设在这里。
石泰 宋代扶风医家。约1021年生,1158年卒。他为人治病不收报酬,凡经他治愈的患者,只需为他种杏树一棵。久而久之,杏树成林。著有《还原篇》,相传寿高137岁。今扶风县杏林镇即由此得名。
上一页《《《 宝鸡市舆情资料 》》》下一页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