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|
宝鸡消灾寺 |
|
|
|
联 系 人: |
待收录 |
电 话: |
0917-4801111 |
业务 Q Q: |
待收录 |
微 信: |
待收录 |
E--mail: |
待收录 |
网 址: |
点击进入 |
营业时间: |
8:00-6:00 |
公司地址: |
宝鸡市凤县凤州镇凤州村 |
乘车路线: |
待收录 |
|
|
发布日期:2020-3-22 23:52:35 关注指数:1578 |
|
|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|
这里所发布的企业信息;未经过我方工作人员实地核验 |
对所发布的信息进行补充 修改 完善请联系;QQ1923044236 或 0917-3200114 |
联系我时,请说是在正典查询看到的,谢谢! |
|
|
|
 |
企业与业者 |
消灾寺,原名萧台寺,位于陕西省凤县,坐落于古凤州豆积山,始建于唐代。豆积山奇石突兀,山势俊俏,东瞧“蛟龙下岩,观旭日东升,举首入水”;西望“猛虎卧地,看夕阳西下,起身归洞”, 神似左青龙右白虎。故人们常说凤州乃藏龙卧虎之地。因唐玄宗李隆基曾在此祈福消灾而闻名,消灾寺历代香火旺盛,影响深远,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。
人文历史 早在唐朝时期,消灾寺就已声名远播,“萧寺晨钟”、“铁棋仙迹”、“通玄洞”等景观为文人墨客广泛称颂。唐代诗人刘沧在过陈仓栈道途中,题诗《晚春宿僧院》道:“萧寺春风正落花,淹留数宿惠休家。碧空云尽磬声远,清夜月高窗影斜。白日闲吟为道侣,青山遥指是生涯。微微一点寒灯在,乡梦不成闻曙鸦”。另一首《秋日山寺怀友人》:“萧寺楼台对夕阴,淡烟疏磬散空林。风生寒渚白苹动,霜落秋山黄叶深。云尽独看晴塞雁,月明遥听远村砧。相思不见又经岁,坐向松窗弹玉琴。”作者通过两首诗,阐述了他两宿萧台寺期间,见到春天万里无云,钟声悠扬;秋日烟雾缭绕,漫山红叶的景象以及他与寺僧惠休聚与离的不同场景,为我们有力证明了消灾寺久远的历史。
《旧唐书·玄宗》载:“辛丑发扶风郡,是夕,次陈仓。壬寅,次散关。分部下为六军,颍王璬先行,寿王瑁等分统六军,前后左右相次。丙午,次河池郡,崔圆奏剑南岁捻民安,储供无缺,上大悦。”(河池即今凤州)这一段记载了安史之乱时期唐玄宗李隆基过栈道南下入蜀路过凤州,并在此接见剑南使者崔圆的历史。
优美传说 豆积山东侧山脚有一巨石,形状酷似猴子,当地人称“猴石”。关于猴石,有这样一段传说:公元755年,安史之乱爆发,唐玄宗李隆基于六月初仓皇出逃,入蜀避难,行至马嵬坡前,官兵暴乱,停滞不前,杀死杨国忠及虢国夫人,玄宗无奈,下令赐死宠妃杨玉环,这才出陈仓,入秦岭,过散关,一行人马于六月下旬进驻凤州城。六月的暑热,琐事缠身,旅途劳顿,失去爱妃的痛苦心情,使玄宗皇帝心事重重,难以入眠。正在忧伤之中,忽报有人敬酒,玄宗命敬酒者来见,只见一老一少,身背一酒篓,手端一盘圆饼。老者声称他们为父子,听说皇帝驾到特来敬酒。玄宗取酒来饮,其味醇香甘美,余味无穷,比他在京城喝的御酒还要好,顿觉解去旅途劳顿,安然入睡。 夜间梦见敬酒父子谏言:“圣驾此番南行路有贵人保驾,安贼必将平复,并可早日回京。”玄宗急忙追问到:“局势如此混乱,眼见贼兵将入关,谁又有能力平息叛乱呢?”只见那老者轻轻在桌上一指,玄宗从梦中惊醒,发现桌上一个大大的“郭”字。派人寻找敬酒父子,已无下落,当地百姓说是猴石沟的石猴所为,玄宗感到十分蹊跷,细细追问之下才知道,在这附近有一石猴,形似一对父子,在这萧台寺的感化下早已得道,经常帮助附近的百姓。玄宗遂上萧台寺祈福消灾,许愿早日铲除乱党,终结战乱。次年九月,郭子仪等人战胜史思明,平息叛乱;腊月,玄宗返京;正月,途经凤州,前往萧台寺还愿,并御赐“消灾寺”名。当日正值正月初九日,凤州百姓举城欢庆,“上九会”从此流传下来,在凤州有一首流传了千年的童谣,其内容是“上九一个会,旗鼓一个队,吾王已开颜,给你百捌钱,叫你过好年”。更印证了李隆基不但来过凤州,而且在凤州还给百姓有过赏赐。百姓用童谣的方式感谢玄宗皇帝,同样也记录了历史。
|
|
 |
产品与服务 |
|
|
|
|
企业信息联展 |
|
 |
精彩推荐 |
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