饸饹,北方传统杂粮饭食。先秦时代起源于晋西北与陕西交界的黄河峡谷河漏之地,外地人因称“河漏饭”“河漏食”。因其粗细等同祭祀用香,又称“河漏香”。多个称谓统一简称“河漏”。 河漏主料是荞麦、高粱、糜谷等杂粮。明代嘉定之后,玉米、马铃薯传入中国,亦做河漏主料。杂粮鲜膏脂,低碳水,不筋道,易消化,可以匡正白米细面等主粮与大肉精油生痰启湿之弊,又有舒筋活络、宽肠利膈之效。“河漏”遂易名“活络”。近代统一写作“饸饹”。陕西人把“饸餎”读作“Hele、Huole、Huoluo、huolao。” 现代科学发现,人类因饮食不当而引发的疾病高达45%以上,诚哉“病从口入”焉。心脑卒中与糖尿病占总疾病的45 %以上,所以,我国有超过20%-25%的疾病是饮食不当引起。排首位的“不当饮食”是“高碳(糖)”,即白米细面。北方人的饭食以大米与小麦为主。白米细面高碳水,很劲道,可以擀面做馍。杂粮不能擀面,只能用特殊机械强力挤压做成饸餎,以荞麦面为首。 荞麦原产我国古太原地区。古太原也叫“陆海”,指的是从甘肃经宁夏、陕北至山西的大片干旱半干旱地区,这个地区,不适宜小麦大米生长。荞麦耐旱、耐脊、耐冷。花期长,日照久,产量低。最宜种植。
《神农经》《齐民要术》《唐本草》《千金方》《嘉祐本草》《农书》《本草纲目》一致认为,荞麦降气宽肠,磨积滞,消热肿,止风痛,收敛冷汗,实肠胃,益气力,续精神,练五脏滓秽,续命养生,保人元气。现代科学分析证明,荞麦碳水含量远低于白米细面,赖氨酸含量为诸粮之冠;铁、钾、锰、锌、镁等微量元素与维生素E、烟酸、芦丁、粗质纤维,十分丰富;降压、降糖、降脂,清淤、清毒、清滞。对糖尿病、冠心病、脑卒中以及肥胖痰湿,有良好的防治作用。自古及今,上至王公贵族,下至庶民百姓,喜闻乐见荞麦为食。所以,在饸饹大家族中,荞面当仁不让,坐第一把交椅,故有“饸饹108将,黑皮白心才是王。” “饸餎王”指荞面饸餎无疑。 从晋西北经冀中平原至鲁东南,号称中国饸饹带。清代仅皇室离宫承德一地就有“饸饹王”店号108家。为了区别。以老板姓氏,分别称之。“刘记饸饹王”是108家中的第一家,故有“天罡星”之称。康熙、雍正、乾隆,三代皇帝,凌驾避暑山庄,都要光临刘记饸络王,以示皇恩浩荡。“刘记饸饹王”遂声名大振。
宝鸡“刘记饸饹王”掌门人刘红忠是刘家饸饹第40代传人。祖上世居山西代郡,始祖刘去疾为中山晋王刘胜的玄孙,为汉高祖刘邦第9代孙。刘氏世代居官为宦,以饸饹为家炊。代郡被尊为中国“饸饹故里”,刘去疾被尊为中国“饸饹始祖”。迨至宋代,杨家将在雁门关御辽,刘氏尝为粮秣官,以家传饸饹,犒养三军,受朝廷嘉奖。宋之后,刘氏家道中衰,饸饹厨艺散落民间。明洪武年间大移民,刘氏遣至凤翔府灵山脚下定居,扼守丝路古道,以饸饹招徕八方过客。塞北江南,声名远播。分店开至河南、河北、山东、山西,清诸帝常常光顾的承德避暑山庄“刘记饸络王”,就是分店之一。 在宝鸡地区,刘记饸饹王与凤翔豆花泡馍、岐山臊子面齐名,号称“西府三吃”。凤翔人论;豆花泡馍,不饥又不渴;刘记饸饹,防病寿而康。所以形成早吃豆花泡馍,午饭和晚饭都吃饸饹的生活习惯。
1956年公私合营,“刘记饸饹王”并入国营凤翔县红旗食堂和凤翔县政府招待所。工艺得以传承,声名惜乎湮没。改革开放,万象更新。刘红忠青春年少,勇担使命,赓续家业,重新开厨。“刘记饸饹王”之品牌,凤凰涅槃,重写辉煌,成为陕西地方名吃和知名品牌。 刘红忠承前启后,改进操作工艺。形成了“刘记饸饹王”的独特风味,其特点是:食材取料务求绿色地道,制作工艺务求精细全面。主料荞麦取自甘肃张家川一带,辅料食醋取自岐山周室王醋,辣椒取自扶风北山红土地带,葱蒜取自岐山蔡家坡北塬坡间,生姜取自宝鸡中国生姜祖根之地清姜河畔,诸杂菜取自绿色无公害之太白县塘口镇,臊子肉取自千河农场闵向阳黑猪养殖场。所有食材一律拒绝化肥农药。30年中已开设多家分店,省内外要求加盟者络绎不绝。 刘记饸络王家喻户晓,有口皆碑。有诗为赞: 千年不衰御厨汤,
塞地江南荞花香。 寿世保元谁家好,
却道刘记饸络王。 20190408杨权良
更多相关资讯点击阅读; 宝鸡与中国 大孝闵子骞与猪倌闵向阳 再谈企业家的第一等资质 几颗舍利护禅院 一缕清气留人间 宝鸡刘记饸饹 千河生态黑猪养殖场
|